您当前的位置:  首页 >> 新闻资讯 >> 正文

中国稳健的货币政策如何“加大实施力度”?

发表时间:2022年3月11日 浏览:377次
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,稳增长是最大关键词。从货币政策角度,也特别提出要“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”。

  如何加大实施力度,成为各方探讨的热点问题。分析指,中国货币政策还有充足空间,至少可从四方面发力。

  其一,总量保持稳定增长,为支撑经济发展的增量资金贡献“弹药”。

 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指出,稳增长会产生较大规模的增量资金需求。2022年货币政策将可能继续加大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力度,灵活运用公开市场操作、MLF(中期借贷便利)等政策工具,从而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,这些都将更好满足实体经济多方面的融资需求。

  在汇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看来,当前,由于需求端恢复偏弱、产出缺口仍为负,CPI(居民消费价格指数)通胀应将继续维持较低水平,这为货币政策预留了充足空间。预计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应将温和回升。更重要的是,信贷资源有望流向生产率更高的领域,实现更高效率的分配。

  其二,结构上进一步优化,让释放出的资金高效精准地发挥出其最大价值。

  “结构上要求引导资金更多流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,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。”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说。

  连平称,预计货币政策将会利用支农、支小再贷款再贴现、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、碳减排支持工具等结构性工具,发挥好货币政策总量与结构的双重功能,精准发力加大对中小微企业、科技创新、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,同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信贷增长缓慢地区的信贷投放,增强欠发达区域的发展能力。

  其三,继续加大流动性投放,给金融机构增强信贷创造有利条件。

  2021年,中国央行两次全面降准各0.5个百分点,共释放长期资金2.2万亿元(人民币,下同)。稳健的货币政策要加大实施力度,年内继续降准是否可期?

 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,目前金融机构平均存款准备金率是8.4%,仍有降准的空间和必要,通过降准释放长期流动性,有利于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,并引导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。

  此外,适时下调政策利率,不仅可以直接降低贷款市场报价利率(LPR),且有助于引导货币和债券市场利率下降,推动市场主体综合融资成本下降。

  在明明看来,无论是从宽信用、降成本、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出发,还是从补充资金缺口、提供中长期增量资金的角度,降准都是“可选项”。

  其四,研究创新政策工具,让市场主体切身感受融资便利度提升。

  就政策工具而言,近年来中国央行的工具箱不断“扩容”,其中就包括两项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,一个是碳减排支持工具,另一个是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。

  截至目前,央行通过上述两个工具分别支持金融机构发放贷款2308亿元、134亿元,其中碳减排贷款带动年度碳减排478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。

  由此,市场也对今年的货币政策“上新”抱有期待。温彬认为,在目前的基础上,今后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、市场主体迫切需求等情况下,更多形式的货币政策工具创新有望出台实施。